10月,正是草木枯黄的季节,但位于雅江北岸的南木林县艾玛乡却是一片美景:上千亩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一望无际,让人不禁联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
“这正是日喀则市多点布局发展人工种草的成果。”日喀则市农牧局局长丁峰介绍说,近年来,日喀则市总结畜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不同的海拔和水土条件,在南木林、康马、聂拉木3县布局人工种草,有效缓解了人、草、畜之间的矛盾,调节了总量不足和季节性供求不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发展,在世界屋脊上创造出绿色奇迹。
立足水热条件
成立牧草栽培核心区
南木林县艾玛乡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段,平均海拔3800米,水资源丰富,有利于牧草种植。
如何立足雅江丰富的水热条件,大规模发展人工种草,正是日喀则市一直思考的课题?经调研发现,艾玛乡除现有耕地外,初步统计有10万亩土地可开发利用。同时,市草原站在这里建设的牧草基地也为牧草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
“有了这些有利条件,去年底,我们依托项目建设,借鉴成功经验,与牧草专业公司合作,在艾玛乡6个村打造万亩人工饲草基地。”南木林县农牧局局长索多介绍说,目前,全乡以合作社形式,分东西两个片区种植了紫花苜蓿“三得利”和当年生绿麦草等优质牧草品种。今年,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西片区和市草原站试种的绿麦草获得较好收成,东片区覆膜种植的紫花苜蓿长势良好。
市草原站负责人巴贵介绍说:“市农牧局专门安排了315亩试验地,作为高原牧草基地。今年以来,共开展了包括苜蓿、绿麦草、黑麦草、燕麦草、利柯集、青饲玉米及多年生野生牧草等数十个牧草品种的引进栽培种植试验。多个品种长势良好,特别是绿麦草等数个品种制种成功,来年可依托市草原站基地尝试建立牧草种子田,繁育规模种植用种。”
索多告诉记者,在种植过程中,市农牧局依托专业公司的技术、机械,开展覆膜种植、种子包衣、病虫害防治、免耕播种及草产品加工(裹包青贮)等多个科目的试验示范,探索技术集成,目前已取得明显效果。
据丁峰介绍,下一步,日喀则市将在进一步探索验证的基础上,为在全市牧草适宜种植区域推行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支持产业发展
打造“岗巴羊”经济圈
“岗巴羊”是日喀则市最具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品牌之一。近年来,日喀则市大力支持“岗巴羊”产业发展,提出了涵盖18个县区的“岗巴羊经济圈”新概念。
发展“岗巴羊”产业,离不开草业支撑。记者了解到,去年底,日喀则市邀请从事牧草种植多年、经验丰富的专家赴康马县,就牧草种植条件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充分论证,确定在涅如堆、涅如麦、嘎拉、少岗4个乡安排9个点试种2000亩绿麦草,其中在4500米的涅如堆、涅如麦乡种植1000亩。
为确保种植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市农牧局专门请专家在南木林县艾玛乡举办了以播种、田间管理、机械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会。
丁峰介绍,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实地指导工作,乡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并邀请专家赴实地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共同努力,牧草引进试种工作获得成功。种植的绿麦草已开始收获,试种点绿麦草株高平均达1.5米左右,亩产鲜草量5000斤左右,最高达7000斤,种植区域机械收割率达80%。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