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拉萨10月27日讯(记者 刘倩茹)今天下午,记者在自治区扶贫办了解到,拉萨市城关区紧紧抓住率先脱贫摘帽这个工作重心,瞄准“一年脱贫、四年巩固”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八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全力实施“六脱”措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153.23元增长到现在的5126.36元,增长了1.38倍,城关区394户1212人全部达到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在全区范围内率先脱贫。
城关区启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严格识别程序,精准扶贫对象,立足城关实际,大力发展以净土健康、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建成运营“一支奶(大昭牛奶),两支水(大昭圣泉、藏净泉)”、高效智能温室等15个净土健康产业项目,借助旅游资源推动商贸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扩大就业、产业分红、创建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等办法促进群众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整合各项资源,精准使用资金,坚持因户施策,精准措施到户。
通过建立动态管理,脱贫成效精准。一是创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党支部+能人+贫困户”模式,助推产业扶贫。同时,对贫困人口中有培训意愿的191人进行培训及就业引导,组织开展技能培训60人次,涉及奶牛养殖员、商砼车驾驶员、保洁员、中式烹调师等岗位。结合“四业工程”实现164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二是综合施策,实现易地安置。城关区坚持群众意愿、注重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加快后续建设,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城关区易地扶贫搬迁100户343人将于本月底全部搬迁入住。三是多措并举,助力教育扶贫。城关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教育资助、解决“两后生”就业、发放生活补贴,极大地消除了“因学致贫”因素。截至目前,非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均已覆盖。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完全丧失劳动力的低保户137人,实施社保兜底。五是提高卫生服务标准,实施救助扶贫。今年,城关区通过医疗救助609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470.65万元,临时救助65户,发放救助金21.03万元。六是提供就业岗位,助推生态扶贫。通过统筹分配,自治区下达城关区生态补偿脱贫购买服务转移就业岗位866个,涉及农、牧、林、水、环保等岗位,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738名人员就业。
据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陆华东介绍,根据拉萨市对城关区脱贫摘帽的申请,自治区委托第三方对城关区进行了评估,10月1日至7日自治区考核组对城关区脱贫摘帽工作开展了审核考核,城关区394户1212名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超出3311元的脱贫标准,4个乡11个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的退出标准,在全区范围区率先脱贫。目前,自治区扶贫部门正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城关区脱贫摘帽工作。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