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防抗灾
建立边境防抗灾草业带
走进聂拉木县索作乡嘎琼村,村民次多指着自家满屋的饲草料说,今年他们乡种植饲草喜获丰收,合作社给村里人发了不少饲草料,再也不怕暴风雪了。
聂拉木县地处边境,属多灾易灾县。多年来因饲草短缺,每年的风雪灾害给该县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解决全县饲草供应不足问题,自2013年起,日喀则市农牧部门依托国家投资在水热条件具备的索作乡实施集中连片人工种草项目,去年底确定引进绿麦草试种2000亩。
今年,聂拉木县在以索作为重点的乡镇集中连片种草5000亩,其中绿麦草、箭舌豌豆混播3400亩,燕麦草1600亩。绿麦草株高达1.9米、箭舌豌豆株高1.2米,平均亩产鲜草量4500斤左右。
聂拉木县农牧局局长次顿珠介绍说,县里按照“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走企业或合作社牵头、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利益分配方面,按照“三三制”思路:由企业(合作社)或集体经营管理,牧草收获后一部分由政府出资收购作为防抗灾饲草料储备、一部分进入市场销售、一部分留给参与群众。前两部分回笼的资金用于第二年再生产的种子、化肥和机械人工费等,结余部分可用于群众分红等。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南木林、康马、聂拉木3个县都在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经营管理,从目前看,效果非常好。
丁峰也告诉记者,未来一个时期,日喀则市将按照“种业基地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转型工业化、产业布局区域化、科技服务系统化”的思路,探索南木林、康马、聂拉木3县的成功经验,以打造“百万亩人工饲草基地”为着眼点,积极推进高原草牧业发展,为新阶段“三农”发展作出新贡献。
(责编: 常丽)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