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过程中,文章也切身体会到了少帅张学良的不易,他感叹到,“拍这部戏最深的感受是,少帅每一步都太难了。换位思考就能发现,他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常人难以遇到的,他做出每一个决定,都是常人难以做出的。”日军策划“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年仅28岁的张学良扛下了父亲的担子主政东北,不但要面对来自日俄两方的夹击,还有面对奉系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此后,无论是东北易帜,还是西安事变,张学良的每一个选择都与中国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
面对这样一个一次次面临生死抉择的历史人物,饰演的压力可想而知。文章坦言,自己属于那种“特别笨”的演员,也没什么技巧,只能把自己真正放入到当时的情景之中,切身体会人物身上的喜怒哀乐,才能诠释出人物的感觉。拍摄这样一部充满选择与磨难的作品,对于文章来说,同样是一次磨难与挑战。“真的是特别累心,尤其到后期,张学良遇到的每一件事儿都是难事,都是能要命的那种打击,真的特压抑,快要拍出病来了,好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从挚友背叛、父亲离世,到东北被占,家国蒙耻,再到他身边的兄弟、亲人一个个离去,剧中的张学良一次次承受巨大的情感冲击,文章也随之经历了一次次“情感过山车”。导演张黎曾透露,在长达5个月的拍摄中,文章有过逃避,有过淡然,有过沮丧,有过崩溃。文章也坦言,拍摄这部戏的过程简直让自己“心力交瘁,非常非常痛苦。”这也是文章拍过的哭戏最多的一部戏,在此前北京卫视的《少帅》发布会上,特别曝光了剧中文章哭戏的片段,从呜咽啜泣到嚎啕大哭,从黯然落泪到泣不成声,各种情感冲击集中呈现,堪称文章“花式哭法”集锦。而在文章看来,剧中的哭戏虽然很多,但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少帅真的经历了很多特别艰难的时刻,他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相信观众看到那里也会比较动情。”而如此密集的情感冲击,让“笨演员”文章拍摄起来压力极大,其中有一天文章竟然从早晨八点足足哭到晚上八点,“真的觉得眼泪都要流干了。”这也导致拍完《少帅》好久,文章都没有从巨大的情感冲击中走出来。“到现在我都没有再接新戏,《少帅》确实把我掏空了。这是我从影以来拍的最拼的一部戏,作为演员来讲,这已经到我的极限了。”
“李雪健老师是我们全家人的偶像”
搭档戏骨太容易“跑戏”
在这部名为《少帅》的电视剧中,“老帅”张作霖却占据着重要篇幅,而这样一个乱世枭雄的角色,则由戏骨级演员李雪健出演。剧中,张作霖与张学良这对乱世父子有着格外复杂的父子情愫,既有关爱,又有冲撞;既有叛逆,又有顺从,可谓“今生父子、前世冤家”。在文章看来,其实张学良非常热爱自己的父亲,但他的表达方式会比较不一样。“他在父亲面前的各种叛逆行为,其实都是想引起父亲重视。而在张学良的成长过程中,他对于父亲的感情也是分阶段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文章坦言,这是他第一次搭档李雪健老师,自己“压力特别大,内心很忐忑”。“雪健老师可以说是我们全家人都特别钟爱的顶级表演艺术家,跟他搭档特别担心自己出错。”他同时透露,跟这样的老戏骨搭档,最大的风险就是太容易“跑戏”,“看李雪健老师演戏,就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让你经常看着看着就跑神了。”他特别提到一场父子对话的戏,那场戏中张作霖一遍摆弄手里的锁一边给儿子分析当时与日本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时老爷子演的特别传神,我就一直看他摆弄那个锁,觉得特别有意思,差点就忘词儿了。”
在文章看来,李雪健老师是那种“浑身散发着温暖的人”,拍摄期间给了自己非常多的支持和鼓励,“他在拍摄现场会带给你特别多的刺激,特别能激发你,也会让你特别舒服。他对对手演员的关怀,对年轻后辈的提携,都让人觉得特别温暖。”而李雪健则在拍摄完父子之间的第一场戏之后,就向导演竖起了大拇指,夸赞文章说“这小子行”。在采访中,他也多次对文章的表现称赞有加,表示这部戏拍摄最苦最累、台词最多的就是文章,“但无论台词多长,戏多满,文章都完成的很好。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