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城乡居民“五险”参保率达97%
技能培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农牧群众走上致富路
2015年,山南地区全力构建就业平台,全年开发就业岗位4300个,新增就业人员56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五大保险参保率达97%。
商报讯(记者 张梅丽)2015年,山南地区认真落实自治区民生“十件实事”,把工作着力点、财政支出重点转移到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整合资金19.33亿元实施了 “十大民心工程”,让发展稳定成果普惠各族群众。
实施农牧民技能培训
输出劳务9.3万人次
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普布顿珠介绍,2015年,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去年,山南地区始终把群众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实施了“一乡一策”增收办法,落实了政策惠民、产业增效、项目带动、就业创业、兜底保障等八大增收举措,使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000元以上。大力实施农牧民技能培训“百千万”工程,全年培训农牧民和城镇失业人员1.5万人,输出劳务9.3万人次,创收4.46亿元。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了2.65万户、7.49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制定了扶贫脱贫举措。
建立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一村两医”目标基本实现
普布顿珠说,2015年,山南地区加快发展全日制普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事业,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和地区资助农牧民子女上大学政策,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正式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一村两医”目标基本实现,全民健康体检实现常态化,“两降一升”工作走在全区前列,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各族群众。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藏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传承工作扎实有效。科技事业明显进步,科技普及率达90%,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4%。
构建就业平台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4300个
普布顿珠表示,2015年,山南地区把扩大就业作为实践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大力宣传就业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构建就业平台,全年开发就业岗位4300个,新增就业人员56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五大保险参保率达97%。实施了“弱势群体关爱工程”,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有意愿的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率达100%。农牧民安居工程深入推进,泽当“万人小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开工建设公租房9760套、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1494套,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1017套、公租房和周转房维修改造806套、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详见于西藏商报A07)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