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网

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热门搜索:二手汽车 本地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资讯 西藏新闻 > 今日要闻如何解答孩子的“城市之问”

如何解答孩子的“城市之问”

  • 2016/2/25 8:15:20
  • 来源:西藏新闻网
  • 编辑:程利娜
  • 1342
  • 0
  • 0

大片的玻璃幕、整面的瓷砖墙,石膏模具制成的藏式房檐、空荡荡的广场……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小小的城与镇在我们眼前变得“摩登”起来。然而,“现代”气息浓郁的街道,会让人产生一种迷茫:不知此时身在何处。

对于这种“千城一面”,笔者就有一亲身经历:去年国庆假期,带家人去日喀则游玩。雅鲁藏布江大美的河谷风光,火车上一路饱览,心旷神怡,5岁多的孩子更是欢心雀跃。然而出了火车站进入市区,孩子却突然闹起了脾气:怎么又到拉萨了?

孩子的突然一问,着实让我和妻子吃惊不小。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时空转移,怎还会在原地?这个道理很难跟孩子讲明白。“这里楼矮一些、车辆少一些……”顺 嘴说说,苍白的回答根本无法打消孩子的疑问。本在孩子心里,相距很远的两座城市应该是有差别的,然而呈现在他面前的却是大同小异的街道,相差无几的风貌, 这的确让初次远行、抱着异乡之旅愿望的孩子失望了,也的确让我们这些看上去“懂得一些”的大人哑口无言了。

“孩子的城市之问”来自直观、发乎本心,以最“童言无忌”的话语剥掉城市发展“皇帝的新衣”,直指“千城一面、万镇同工”的城市发展之弊。

“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简单地套用所谓的“现代元素”,把民族元素作为装点,一味地简单模仿,导致城市建设趋于雷同,甚至异化为对“面貌一 新”沾沾自喜的“自豪感”和政绩观,不可不谓之城市发展之悲。 “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对大人们也早已成为一种久违的体验。对此,大人无语,唯有以大人的“狡黠”,机巧地回避“孩子的城市之问”。

“孩子的城市之问”是最朴素的,也是最真诚的希冀。如何保持雪域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如何才能在科学发展轨道上确立我们的城市之根?这其中牵涉到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大课题。关键是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既要促进经济建设观念的转变,更要用历史人文的思维来考量。

时下,新型城镇化大幕开启,力在解决以往“千城一面”的弊端,但也要避免“新城一面”。城镇建设必须摒弃“见物不见人”的GDP思维,回归到人文关怀、人 本思想上来,凸显城镇的地域性、原创性、艺术性,如此,“保持历史文化魅力和民族风情浓郁,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 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的美好愿景才会实现。

责任编辑:程利娜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