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资讯 科教文卫 > 西藏教育拉萨特殊学校校长强巴遵珠:用爱心搭起“彩泉”之梦

拉萨特殊学校校长强巴遵珠:用爱心搭起“彩泉”之梦

  • 2016/2/23 18:03:34
  • 来源:
  • 编辑:武凌烟
  • 2216
  • 0
  • 0

他说他的爱是这个社会给予他的爱,他只是在回报,做一个感恩的人。他有三重身份:民间手工艺人、董事长、校长。

瘦瘦高高,穿着朴素,面目慈祥,笑容可掬。他就是藏纸技艺传人、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强巴遵珠。

这位外表普通的藏族民间手工艺人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却有着要将西藏传统民间手工艺发扬光大、走出世界的远大愿景;同时还在默默践行着一个孤儿、残疾人父亲、校长的角色,有着一颗最朴实的善心。

艰苦创业

1948年,强巴遵珠出生于拉萨,同许多出生在旧西藏的穷苦孩子一样,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只念过几年经文。

西藏民主改革后,强巴遵珠在拉萨一个文艺队里面工作。1960年,他被分配到了拉萨市城关区鞋业一厂,并开始学习制鞋的工艺。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厂里面一些比较能干的、有经验的年轻人都从厂子里面离岗了,到外面去发展了,希望自己能够多挣一点钱。

“我当时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留在这个厂里面工作,既对得起自己的师傅,也有必要把民族手工业的振兴承担下来。那时留在厂里面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后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一定要既能把民族手工业发展下去,又能够解决这些人的生活。”

1986年,强巴遵珠当上了拉萨市城关区鞋业一厂的厂长。接手之初,鞋业厂是一个烂摊子,生产工具简陋,产品单一,年产值不足5万元,利润几乎为零,厂房还是民主改革后政府分给的藏式旧房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强巴遵珠带领职工从头开始,艰苦创业。

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他带领职工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产品从单一的皮革制品 发展到民族服装、鞋、帽、帐篷、唐卡、藏香和民族旅游纪念品等四百多个种类,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生产的藏鞋、藏靴等产品深受西藏各族群众的喜爱。

爱心帮扶

强巴遵珠担任鞋业一厂厂长的几十年时间里,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关注着社会,关注着社会的弱势群体。

“看到有许多孤残儿童没有学上,无家可归,许多残疾青年没有正当职业,流落街头……”

这引起了他的担忧,触发了他的善心,他亲身体验过没有文化的痛苦,他认为没有文化就没有生存的本领,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会被社会淘汰。

1993 年,强巴遵珠将多年艰苦创业、省吃俭用积累的40多万元资金用来创办了西藏第一所专门收养孤残、特困户儿童的福利特殊学校,他既担任厂长又担任校长,对入 校的儿童实行全包教育,同时还传授给他们藏式绘画、民族服饰、唐卡制作、藏纸、藏香、木雕艺术等传统民族手工艺专业技术。

1997 年,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支持下,强巴遵珠将城关区残疾福利民族手工业综合厂与学校融为一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在拉萨北郊兴建了 3700多平方米的新校园,正式取名为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并将原来的福利厂改制为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由他担任董事长。

截至目前,强巴遵珠收养和资助的孩子共280名,这些孩子的吃、住、行、医和教育等方面都需要强巴遵珠来供养,对于年过花甲的他而言,兑现这份承诺就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的努力和汗水。

在这280名孤残学生中,已毕业有可靠生活来源的画师15人、懂双种语言从事导游翻译的14人,从事缝纫职业的28人,参军1人,推荐到居委会当保安的7人,转送到其他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